![]() |
|||||
2019-3-8 |
![]() ![]() |
||||
![]() |
2011年4-5月間,27歲的喬聰玲前后三次來到重慶,考察當地的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在這之前,學經濟學業出身的他是一家知名日企的人力資源高管,“華人在日企晉升機會相對較少,我當時算是華人里升職比較快的,但后來也到了瓶頸期,很難突破。”
這家日企后來被一位臺灣人收購。此時,喬聰玲離開了公司。
為什么選擇在重慶創業?在喬聰玲看來,2011年的北上廣深包括蘇州在內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市場都已經是一片紅海,而彼時的重慶市場有如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
“當時重慶的GDP增速非?,經濟發展也是爆發式的,每年都呈兩位數增長,加之珠三角、長三角的制造業、電子產業在向西部轉移,剛好重慶和成都承接了大部分。”喬聰玲覺得這是一次機會,經濟處于上升期的重慶,當地企業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的需求肯定會異常旺盛。
三次考察之后,喬聰玲下定決心對自己說:賭重慶!就像二十年前很多人選擇去深圳“下海”一樣,就賭這座城市的未來!
創業,嗆了幾口水
從外部市場來看,2011年重慶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有大大小小六、七十家,大致被分為兩大“陣營”。其中,“國家隊”包攬了重慶市場80%的大客戶資源;而80%以上的本土民營企業,刮分了剩余90%以上的中小型客戶資源,并且他們在當地市場和業務拓展方面極具“侵略性”。
但是,相較外部市場環境,對喬聰玲來說更大的挑戰在于內部。
“杰成”七月份注冊成功,但半年過去都沒有接到一單業務。和喬聰玲最初一起創業的還有兩位合伙人,都是喬以前的同事。沒多久,其中一人便選擇了退出。
公司生存成了最大的問題。
但喬聰玲還在咬牙堅持,他的戰略目標很簡單——找到合適的客戶——能夠有足夠單量的工廠,至少雇員三千人以上,以這個客戶為切入點。
“要做就做最好,否則就不做。相較本土企業,杰成并不占優,要想生存下去,杰成必須靠質量、靠服務、靠誠信立足。”在中國,人力資源外包是最早出現、占據主要規模的人力資源服務業態,也正因此,業務模式本身并沒有太多創新,喬聰玲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想要在創新、服務方面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外包之路。只是在彼時的重慶市場來說,他的這一想法理念相對超前。
“我們都是自有資金創業,三個人湊了十幾萬,但沒多久其中一個人就退出了,創業資金也拿走了。另一個人堅持了半年,最終還是覺得打工更適合自己,也在2012年初退出了……”
“他們兩人以前都不是做人力資源的,而這個行業在當時的重慶還屬于看不到太多希望的產業,相比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創業,人力資源服務業堪比‘雞肋’。”不到三個月,當時信心滿滿的“三劍客”,只剩下了喬聰玲一個人在苦苦支撐。
喬聰玲記得當時最艱難時,公司賬上只有幾萬塊錢,最早的辦公地點是在一間租來的民房里,兩室一廳,很老舊的那種,房子很空,連家具都沒有。當年辦公民房的照片喬聰玲至今都還保留著,時不時憶苦思甜地回想起當年那個“很艱難、很艱難的時刻”。
“記得當時有個人來面試,看了一眼辦公環境后,轉身就走了。臨走時對喬聰玲說了句話:你們不就是一家“串串”嗎!“串串”是重慶方言,意思是“皮包公司”一類的小公司,“連中介都算不上”。
回想當初,喬聰玲胸懷理想和遠大抱負來到重慶創業,卻接連遭遇到一系列的現實情況,“確實很受打擊。”
守業,堅持用解決方案的思路深耕市場
杰成如今已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領先的專業人力資源外包服務機構,已建立起一條集“資源渠道開發—資源優化配置—資源服務—方案解決”于一體的專業BPO服務產業鏈,在重慶、成都、貴陽、蘇州等城市建立起分/子公司,在重慶、四川聯合開辦了職業學校。并憑借強大的運營能力和極致的服務理念名列行業前茅。
在喬聰玲看來,杰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于其堅守初心、用心服務。
重慶的個別企業對人力資源服務的意識還比較淡薄,目前仍以招聘為剛需,并且價格是HR部門考慮的關鍵因素,這和北上廣等城市有較大區別。“我們也有總部設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戶,他們將西南地區的業務外包給杰成,但與重慶本土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們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描述非常清晰:包括人員管理、數據提取等一系列解決方案,而招聘只是其中一項任務需求……”
“我們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人力資源服務,以產品為單位與制造業、新零售合作,而非簡單的招聘收費模式。”
杰成的業務重心并非招聘,而是BPO,也正是喬聰玲的堅持。他們將傳統的招聘業務悉數外包,大部分的業務重心放在運營和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的實施與交付,例如制造業的日常管理、員工管理等BPO(業務流程外包服務)業務。以新零售為例,物流的終端、前端和最后一公里配送都是杰成關注的業務范疇,順豐、百世等等一系列的倉儲外包、物品分撿與歸檔、掃碼等,也全交由杰成布署實施。
“人力資源看似簡單,但要深耕不易,事實上相較其他產業,人力資源領域的創新非常匱乏,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地探求、研究和學習。杰成先后研發了很多創新產品,但市場認可度較低,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一個新產品誕生后,企業并不愿意去嘗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可以有短暫的虧損期,但企業不行,他們需要的是成熟產品,既穩定又安全。所以通常創新類的產品和服務,客戶愿意買單的可能性比較小。”
創新,永遠比別人多走半步
對于公司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喬聰玲始終都在堅持,他甚至專門成立了人力資源研究院,通過與高校合作,每年都會推出3-4款新產品,“目前在新產品研發上的投入與實際產出還不能持平,但我堅信這個市場總會改變的,HR的思維也會改變,我相信未來還是產品為王、服務為導向,所以至少還要投入5-10年。”
早在2011年,招聘外包業務的利潤非常高,喬聰玲回憶,彼時的市場利潤空間非常大,可以做到約30—40%。但招聘外包是沒有“護城河”的業態,競爭激烈。以重慶市場為例,近百家企業都聚焦在這一業態,起初靠價格戰相互競爭,利潤空間一度壓縮至10%以下,加之后期市場萎縮,一半以上以招聘外包為主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都消失了……
這讓喬聰玲敏銳地意識到,杰成要想突出重圍并能讓業務在全國遍地開花,就要比別人多思考、多創新。這也是當市場環境一片唱衰時,杰成依然一枝獨秀的秘密所在,用喬聰玲的話說:杰成永遠比別人多走半步!
“不創新,勢必會被淘汰,招聘外包這一業態可能會永遠存在,但其所占人力資源整體服務的整體比重將越來越低,所以想在這一領域里有更大的突破,創新是唯一的出路。”在產品與服務的研發與創新上,喬聰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